稚葉觀點|【 打造保護勞工權益的職場,我可以怎麼做? 】讓保障勞權從口號落實為行動

 

【 打造保護勞工權益的職場,我可以怎麼做? 】讓保障勞權從口號落實為行動


➤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的移工故事

「小月是一名來自越南的家庭看護工,她之所以來到臺灣,是因為小月聽聞許多親友分享,在臺灣工作的薪資比在家鄉更好,因而毅然決然踏上獨自一人旅居他國的就職之路。只是,小月的移工生活才剛開始,便被雇主告知每個月只能休假 1 天、每天得工作 12 小時以上,而且工作時間完全不能使用手機,否則手機就會被雇主沒收......」


相信類似這樣發生在藍領外籍移工身上的遭遇大家多多少少皆曾耳聞,尤其家庭看護工與外籍幫傭不適用勞基法,可能必須面臨更嚴苛的工作條件。「勞動」作為一種基本人權,無論外籍移工或本地勞工,其基本工作權益都應該受到保障,不僅保障他們的休假和薪水,文化與習俗等都不該成為他們受到差別對待的理由。


➤ 但是,本地勞工的境遇又如何?

臺灣本國籍的勞工環境似乎也說不上完美。儘管臺灣勞工權益與相關法規在過去幾十年已改善許多,然而臺灣勞工權益仍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像是台式責任制、看得到領不到的加班費、雇主未依法為員工投保......等,仍是不少臺灣基層勞工有苦難言的煩惱。


目前法律已明文規定,即使在勞工的同意下,每日正常工時與延長工時合計不得超過 12 小時,且每月加班總時數不得超過 46 小時。只是礙於權力不對等或同僚壓力等因素,勞工們不一定能直接對不合理的職場潛規則說「不」。


➤ 身為雇主,你所應該知道的事

眾人皆知:「規定是一回事,實際有無遵守又是另一回事。」雇主出於成本考量,往往希望能將人力的使用「效益最大化」,這對於追求獲利成長的企業來說本是無可厚非,然而在將勞工視為一種資產來管理的同時,組織有時會不意忽略了「人性」的一面,而未能做到充分尊重基本人權。5 月 1 日是全球 80 幾個國家的勞動節,呼籲雇主們不妨主動接受更多教育訓練,了解勞動相關的法規內容,在保障勞權的同時,其實也是保護自己。


[ 推薦的網站與資源 ]

🌟One-Forty|關注東南亞外籍移工教育培力的非營利組織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臺灣最早成立的勞工組織

🌟臺灣國際勞工協會|致力於改善移住勞工在台灣的勞動環境


接下來,在國際ESG的浪潮中,大型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也得接受對供應鏈各方面的檢視與執行盡職調查(DD,due dilligence),ESG的報告準則中也有許多與勞工升遷、僱傭情形相關的條目。若你是一名勞工,請主動了解身為勞工受保障的權益有哪些;若你是一名雇主,則可以加強職場溝通及勞動制度的合規應用。勞資協力,一起打造重視勞工權益的友善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