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葉觀點|【2024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面對極端氣候 台灣未來會是如何?】

 


【2024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面對極端氣候 台灣未來會是如何?】


(本文參考自CSR@天下 《台灣官方版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地震頻仍、極端暴雨成新常態,淡水河流域內坡地崩塌與水災害將增加》一文,作者CSR@天下頻道總編輯 / 黃昭勇)

也許近幾年,你常覺得天氣非常怪異,像是突然的強降雨、連日高溫等奇怪天氣現象,這不是錯覺,而是氣候變遷正影響我們的生活,未來這樣的極端天氣有可能更常在台灣見到。



對於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研究,今年上半年台灣環境部和國科會首度聯合公開發布《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科學報告,該報告由國內多位學者與領域專家合作編纂並發表,報告中提到數個台灣可能面臨的極端氣候問題:


  • 台灣的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36°C的天數將增加75天
  • 水稻、玉米等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產量皆因高溫影響而減少
  • 海水升溫影響漁獲與養殖漁業
  • 天然森林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173公尺,森林面積將大幅減少
  • 全台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的差距增加,乾旱事件的強度及頻率提高
  • 極端暴雨成為新常態,現在50年才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可能每10年就發生一次
  • 侵台颱風個數受暖化影響而變少,但風速及降雨會有增加趨勢,對台灣的水資源管理與災害風險都會造成影響

氣候變遷可能會增加極端降雨事件的頻率與強度,以及使得溫度上升影響農業、環境等方方面面,甚至還有可能發生氣候災害,直接衝擊居民的生活。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報告中也說明調適方法。目前台灣政府由環境部綜合規畫環境相關政策與計畫,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投入經費4,116億元,以強化國家整體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促進社會、經濟及環境的永續發展。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我們首要需先認識自身社區的潛在風險(例如是否容易發生淹水、海水倒灌、土石流等災害),可了解更多氣候變遷相關資訊並加強社區防災能力,以提高警覺性和應變能力。


更多關於氣候變遷、氣候調適與氣候災害因應方法,可參考下列網站內容: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
環境部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 


參考資料:
CSR@天下 《台灣官方版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地震頻仍、極端暴雨成新常態,淡水河流域內坡地崩塌與水災害將增加》,作者黃昭勇,文章連結:https://csr.cw.com.tw/article/43658
許晃雄、王嘉琪、陳正達、李明旭、詹士樑 (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 [許晃雄、李明旭 主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環境部聯合出版。報告下載連結:https://tccip.ncdr.nat.gov.tw/ScientificReport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