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葉觀點|【台灣汽機車使用率高居不下:大眾運輸面臨的挑戰與減碳之路】

 


【台灣汽機車使用率高居不下:大眾運輸面臨的挑戰與減碳之路】


台灣作為一個人口密度及都市化程度都相當高的地方,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占總體排放量超過一成比重。政府雖倡導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替代汽機車出行,但根據我國交通部2023年發布的〈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調查報告,台灣民眾外出仍以機車為最主要運具。
台南人、台東人愛騎機車?私人運具使用率全台數一數二
雖然台灣擁有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例如捷運、公車和台鐵,但汽機車依然是許多人的出行首選。
以2022年來說,在全台22個縣市中運具次數之公共運輸市占率以北北基地區為全台最高﹔臺北市有37.2%的市佔率,基隆市(32.5%)、 新北市( 28.7%)高於全國平均,其餘各縣市公共運輸市占率皆未達 10%。
另一方面,運具次數之私人機動運具市占率*除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外,其餘縣市皆高於 75%,並以臺東縣(85.9%)及臺南市(85.5%)為最高。整體來說,除了北北基地區以外,其他縣市的民眾外出主要仍使用汽機車等交通工具。
● 不選擇搭乘大眾運輸是因為「不方便」
民眾不選擇大眾運輸的原因與城市規模和便利性有關。台灣由於城市規模相對較小且便利性較高,許多民眾選擇私人汽車或機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因為機車靈活且維護成本低,台灣家戶的機車持有比例遠高於汽車的持有比例。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全台灣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72.96部汽車,並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150.8部機車。
而根據交通部的調查,約有 83.6%的外出民眾在前 1日的外出行程中沒有使用公共運輸,「開/騎車機動性較高」是他們選擇私人運具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沒有公共運輸可以搭乘」(21.8%)、「目的地很近」(19.9%)和「班次不符合需求」。
無論是公共運輸市佔率高的臺北、新北、基隆市,或是在公共運輸市占率較低的南投、雲林、嘉義縣,民眾沒有使用公共運輸的最主要原因都是「開 /騎車機動性較高」。雖然台北、高雄等都會區的捷運系統運行良好,但在較小城市或鄉村地區,大眾運輸的普及率和便利性、使用體驗仍然不足,因此,南投、雲林、嘉義縣民眾的次要原因則是「沒有適合的公共運輸可以搭乘」。


我們認為,要有效減少交通領域的碳排放,政府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 改善大眾運輸系統:加強公車班次頻率,擴大捷運至鄉村地區,並降低票價,以提升大眾運輸的便利性與吸引力。
  • 推廣低碳運輸選擇:政府應擴大充電站設置,提供更多電動車購車補助,或鼓勵民眾使用其他低碳出行的交通運具。
  • 提升減碳意識:推廣短距離多使用自行車、步行等低碳交通方案,並透過獎勵措施推動環保出行。
台灣要有效降低交通碳排放,除了改善大眾運輸、推動低碳交通工具外,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基礎設施升級與民眾減碳意識提升也同樣重要。隨著這些措施的實施,台灣有望成為交通轉型、淨零碳排的好案例。




*運具次數:
(1) 同種運輸工具之轉乘僅列計 1次 。例如: 搭乘「公車」轉「公車」,僅計公車 1次 搭乘「捷運」轉「捷運」,僅計捷運 1次。
(2) 不同運輸工具之轉乘,分別計次 。 例如:搭乘「捷運」轉「公車」,則捷運、公車各列計 1次
(3) 在同一棟建築物裡之 「 步行 」 (如搭捷運轉火車,需經過地下街),即便超過 500公尺(約走路 8分鐘)仍不予列計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交通部〈111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行政院主計處《112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